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12-15 作者:尤琳 郭新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反复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高校思政课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实现红色基因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需要准确把握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深刻感悟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积极探索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向。
红色基因具有丰富内涵
红色基因生成、存续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兴起、发展和壮大的历史。百余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铸就了历史底蕴深厚和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内核,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精神之魂。革命理想高于天。百余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深厚的人民情怀。深厚的人民情怀是红色基因的生存之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正是因为其造福了人民。实践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第三,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的政治品格是红色基因的核心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革命战争年代,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等英雄模范率先垂范,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用担当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第四,伟大的斗争精神。伟大的斗争精神是红色基因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底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无数事实证明,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从胜利走向更伟大胜利。
红色基因的价值意蕴深远
红色基因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归宿,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红色基因为思政课提供重要的价值引领。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思政课是巩固学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任务。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它以提升政治认同感、塑造崇高理想信念以及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等为价值导向,从根本上引领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方向,助力高校思政课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第二,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新人培养内容。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红色基因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新时代青年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的动力源泉。用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有助于引导青年将共产党人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等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有助于引导青年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有助于引导青年将红色基因的强大凝聚力内化于心,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的优秀品质外化于行,用红色基因砥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基垒石。
第三,红色基因赋能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思政课的使命任务决定了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成效明显提升。同时,我们应当清醒看到,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还不够鲜活,学生感到还不够“解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还不够紧密。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富矿”。高校思政课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的理论融入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中,让大学生在一个又一个蕴含着红色基因的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烈的故事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让大学生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中触摸历史脉搏,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根本上推动思政课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
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
在实践层面,高校要围绕培育时代新人这一总目标,通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红色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着力让红色成为思政课的鲜亮底色,用红色基因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是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力量,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融入的水平和效果。一方面,高校要为教师提供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增强红色文化育人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多维度增加知识容量,围绕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群体,打造一支红色文化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精干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关注自身红色文化素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开展红色基因育人研究,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红色基因融入形式等,扎实推进红色基因的深度融入,在红色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中,锻炼育人技能,深化育人效果。
第二,系统构建红色课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是加强红色基因知识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提升课堂教学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实效性,需要系统构建红色课程体系。一方面,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现有思政课程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学涉及多门课程、多个领域的内容,将红色基因内容有机嵌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需要根据思政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既定的课程内容上,设定教学计划,设计不同专题,全面推进思政课程群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要系统梳理各个学科中的红色元素并适时适当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打造学科教育与红色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学科课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耦合联动、同向同行。同时,应深入挖掘地方独特的红色资源,开发思政课的红色文化教材,使之成为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更好发挥思政课传播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主渠道作用。
第三,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知”的输入,而且要在“行”的方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使课堂教学成效得到深化和升华。一方面,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并支持学生走进社区、乡村,以实地调研、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国情民情,挖掘、收集、保护红色资源,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实操技能,带动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要密切与当地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联系,积极打造共建共享的实践育人协同平台,并经常邀请老党员、老战士等走进校园,以第一视角分享自身的革命斗争叙事史,让学生们听英雄故事,悟英雄精神,受红色洗礼,做新时代红色接班人。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Galaxy银河国际执行院长、教授,江西师范大学Galaxy银河国际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