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者:Galaxy银河国际发布时间:2023-09-26浏览次数:


来源:广东学习平台 2023-09-22 作者:张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牢把握思政育人生命线,从八个方面打好组合拳,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夯实政治引导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首要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办好思政课,要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青少年在百年大党的伟大奋斗历程、重大理论创新、独特执政规律的思想洗礼中,确立起忠于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对马克思主义是最具真理性和生命力的科学理论的认知把握中,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历史、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辩证分析中,确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

用科学理论武装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最鲜亮主题。办好思政课,要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结晶,要把以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领悟“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深刻领悟“十个坚持”这一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五个必由之路”规律性认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塑造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青少年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希望。办好思政课,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乎民族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壮大、人民团结奋斗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国家大德、社会公德、个人私德之所归,深刻理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有机统一;使青少年自觉成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积极弘扬者和自觉践行者。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坚定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办好思政课,要胸怀“国之大者”,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青少年深刻领悟“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自觉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激昂斗志、踔厉奋发。

建构大思政知识体系

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离不开具有科学真理性、理论说服力、世界先进性、中国本土味的科学理论、先进思想与时代话语,迫切需要建构彰显时代精神和中国道路的大思政知识体系,推动体现政治引领性、主题时代性、价值人民性、文化先进性的中国大思政话语的学理生成与交流传播。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基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建构与系统阐发为主线,架设汇聚党史党建、国史国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史等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大思政学科“立交桥”,畅通学科交叉联学联教联创机制;要培育大思政创新学术体系,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思政基础研究的支持,激发教研一体的大思政创新体系效能,开创寓研于教、由研入教、教研相长的学术新风尚,使思政课始终与新时代中国发展、中国话语同频共振。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政治要强、自律要严,要真信真懂真学真行马克思主义,增强“政治三力”,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积极传播者,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要力行“两个结合”,积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融通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和精神谱系,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思政课教师要做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情怀要深,人格要正;要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服人,要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既掌握好课堂主导权和话语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又有理有据回应尖锐问题、敏感问题、深层次问题,让思政课有思想的境界、理论的高度,还有语言的魅力、关怀的温度。

推动教改创新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办好思政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拓宽教育教学思路,激励教师掌握和运用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共同体思维、精准思维,开放运用国内外事实、案例、素材的比较分析,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要促进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思政课教师数字融合教学技能培训,创设数字化教学场景,构建数字化教学流程,开拓数字化教育教学新方法,推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无边界教学,培育思政课数字教学新形态,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获得感,使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

着力推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衔接沟通、协商合作、共建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一体化评估体系,推动“三全育人”实效持续提升。加快涵育大思政课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推进思政课从传统课堂向社会“大课堂”、从学校教室向社会“大教室”、从线下面对面课堂向线上线下融合课堂延伸;构建专职教师与政工队伍、校内外兼职教师协作联动体制机制,汇聚各方资源、优势与力量,构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开放交互与集成创新的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范式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交互融合、同向同行,发挥正向协同效应;多渠道搭建大思政课建设学习互鉴机制,鼓励创建区域性大思政课建设协作联盟与合作机制。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闽江学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