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史“教科书”为引擎提升思政课质效

发布者:Galaxy银河国际发布时间:2021-07-13浏览次数:

 

来源:吉林学习平台 2021-06-17 作者:柏路

历史的洪流奔涌向前,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需要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恩格斯曾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习近平总书记把历史视为最好的教科书。观照现实、推动工作,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重温革命历史,感悟思想伟力,把学党史悟思想实际成效体现到办实事开新局上。思政课教学要以党的历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重要引擎,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用改进课堂场景和课程方式等务实举措、鲜活实践不断开创铸魂育人新局面,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教学成果在实践中升华、转化,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讲好百年党史中的鲜活故事。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思政课要用好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这部历史巨著,改进教学模式,注重把情境教学与情操陶冶相结合,用详实、真切、全面的史料表达出科学的历史逻辑和充盈的历史叙事,有效梳理史实,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应从三方面强化感染力:首先,挖掘好百年党史中跌宕起伏、经天纬地的历程故事,催人奋进、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信仰弥坚、矢志不渝的精神故事。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度阐释,找到与思政课教材的嫁接点、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与学生成长的共识点。其次,采用声光影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创新叙事方式。在浸润式的“党史现场”中,帮助青年学子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感知中国共产党的苦难与辉煌,在接地气、青春化的讲述中,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带来情感共鸣。最后,利用地方党史资源,打造“行走的课堂”。组织学生走访红色遗址、革命圣地、英雄故里以及烈士陵园等,切实开展好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深处,树立起宽广深邃的大历史观,在党史故事中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不断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深挖百年党史中的精神矿脉。历史,镌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思政课教学必须挖掘百年党史“精神富矿”,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揭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增强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首先,结合教材、学生、地域等因素,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整体性认识,分析好讲解好引发学生价值认同的精神品质。继而,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为学生找寻理论源泉和精神支柱,以党史的精神资源来提升思政课教学引领力。积极引导学生以学求实,了解中国革命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以思明理,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认清历史方位,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强化完整连贯的历史思维与理论思维,领悟蕴涵于恢弘党史中的基本原理、科学道理以及伟大真理、伟大精神,达到史实上的博闻强识、脉络上的清晰明了和思维上的科学跃升,树立唯物史观,确立精神坐标。

汲取百年党史中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区别以往旧哲学在于,它既看到了“解释世界”的重要性,更认识到“改变世界”的必然性。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思政课要在教学中把革命精神发扬好、把建设热情传承好、把改革智慧传递好、把奋斗精神培育好,突出实践指向,引导学生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联系,自觉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一方面,以党史之光普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善于用理论照鉴实践、用历史关照现实。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直面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唯有联系实际、深研问题、结合专业、求真务实,才能更好地在历史新篇章中书写青春华彩。每一代人都是在既有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创造历史的,要引导学生从历史规律和经验启示中获取强大动力之源,热爱实践、投身实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另一方面,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让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人民情怀。党史的字里行间,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要引导学生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矢志拼搏奋斗。积极创造条件,汇聚资源、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组织和带领学生把青春志向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用好所学专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公共事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校内到校外,从在校到就业,都能够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