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荫: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

发布者:Galaxy银河国际发布时间:2019-05-28浏览次数:

 

来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维度向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指明了努力方向,其中首位即是“政治要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独特而又光荣的神圣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高远的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政治要强”的内在依据、科学内涵,不断筑牢政治信仰、淬炼政治定力、涵养政治担当,以政治之基擎起教育之旗,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牌课”。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内在依据

由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切关怀。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立德树人的课程性质、思想引路人的角色定位,内在地规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特殊性要求。

(一)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高校的政治底色,高校必须始终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扎根中华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本文引用该文献不再标注出处)党的号召就是教育的使命,人民的期盼就是教师的天职,为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带头落实“四个服务”,把稳方向不松劲、咬定目标不懈怠、盯准道路不偏移,以更加敏锐的政治意识、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立德树人的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特色、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具体科学,也是意识形态;既是知识体系,也是价值呈现,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也无从替代。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政课具有合理的课程体系、清晰的课程边界、完整的课程内容,相较于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其它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铸魂育人的功能更为突出,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是激发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力践报国行的根基所在。立德树人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引导大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了解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历史与当代社会等,还要引导大学生从丰富的知识积淀中形成体验、升华情感、澄清价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自信、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

(三)思想引路人的角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神圣使命和角色定位的经典表述。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讲政治的人讲政治、懂理论的人讲理论,是思政课教师的身份使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政治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要承担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他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宣扬者,在课堂主阵地全力布道;而且是大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引航指向,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政治要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修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选择、塑造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思政课教师自己行得正才能给学生立示范,必须内外兼修、言传身教,首先做到自己明道、信道,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悟道、行道,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基本内涵

政治要强不同于评论性、描述性表达,“要”字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更高期望;政治要强也有别于讲政治、政治合格等要求,“强”字意味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标准。具体而言,政治要强可以从政治信仰、政治定力、政治担当三个层面加以理解。其中,政治信仰是精神支柱,政治定力是党性修养,政治担当则是政治信仰、政治定力的外在表现。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构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基本内涵。

(一)坚定的政治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和终极的精神追求,也是国家、民族、政党、个人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近百年来,共产主义旗帜指引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不断创造奇迹,也必将带领广大群众在新时代续写新辉煌。共产主义信仰是安身立命之本,思政课教师首先信仰要牢,筑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不仅将共产主义信仰挂在嘴边、写在纸上,而且将之镌刻心底、融入血脉。其次信念要强,思政课教师要正确认识远大目标与当前任务的辩证关系,不仅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笃定信仰者,而且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躬身践履者。再次信心要足,思政课教师要从五千年以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产党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等方面不断汲取力量,树立上好思政课的自信心。

(二)坚韧的政治定力

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是筚路蓝缕的改革开放岁月,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历经劫难而初心不改,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砺了强大的政治定力,这成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威胁从未消失,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甚至我国思想理论界也存在某些聒噪杂音,错误的思想观念借助互联网的威力迅速发酵,不仅对我国主流价值观造成不小的冲击,而且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思政课的实效性。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守护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淬炼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提升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风险考验面前站稳政治立场。不仅能够抵挡各种诱惑、应对各种挑衅,而且能够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论消除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用真理的力量驱散大学生心灵中的雾霾。

(三)坚强的政治担当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坚定的政治信仰、坚韧的政治定力首先反映在思想意识上,但最终还需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坚强的政治担当是思政课教师坚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试金石。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政治担当意味着以忠诚于党的决心锤炼政治品格、以舍我其谁的态度担负政治责任、以为国育才的初心完成政治使命。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高度认同,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深刻认知,而且能够自觉地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之中。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能够恪尽职守,积极承担责任,以“八个相统一”为标尺,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站稳三尺讲台,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能够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主动化解矛盾,对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崇美”“精日”“哈韩”现象开展批评教育、加强思想引导,对社会上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勇于发声、敢于亮剑,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实践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做到政治信仰坚定、政治定力坚韧、政治担当坚强,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和“六个方面要求”为标准,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自信,强化思政课教师的道德风范,在深化理论学习、深入了解国情、加强自我修养中实现“政治要强”的价值理想、目标要求和职业素养。

(一)以深厚的理论修养奠基政治信仰

“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思政课的成效来自理论的说服力,缺乏深厚的理论积淀作根基,所谓的信仰必将很难牢固,思政课的实效性将大大降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完备的知识形态、严谨的逻辑结构,而且在实践中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注重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理论修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勤学、善思、笃行中不断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其次,思政课教师还要着力提高传播、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说服力,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知识的力量不仅在于本身价值的大小,还在于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以缜密的思维、透彻的学理、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等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真心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信仰共产主义,让真理之光照亮大学生的前行之路。

(二)以强烈的职业认同展示政治定力

由于受到思政课无用论、思政课取消论等错误观念以及来自社会、学校、学生等诸多方面压力的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存在畏难情绪,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亟待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缺失有对思政课的偏颇认知以及背负的多重压力的种种原因,但归根结底是自身政治定力不足的表现。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练就坚韧的政治定力,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认同和事业之爱,要对开设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思政课的广阔前景有科学的判断;对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要将职业认知逐步上升为职业认同、将职业认同升华到事业境界。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历程、伟大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思政课教师大有可为,也必然大有作为,要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追求,在三尺讲台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

(三)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强化政治担当

思政课教师被誉为“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为了更好地担当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政治使命,必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大学生的价值塑造、德性培育、品行涵养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思政课教师更应该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扛起育人育心的时代重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塑造人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锤炼道德品质、提升党性修养、强化政治担当,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政治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