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创新路径分析

发布者:Galaxy银河国际发布时间:2023-05-03浏览次数:

 

来源:新疆学习平台 2023-03-22 作者:文妙虹

在全球化和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传统思政话语面临着严峻挑战。推动思政话语体系改革创新,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实践的迫切要求。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改革本质就是要回答“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改革创新,必须把握好“三对关系”,形成“四大话语”,增强引领力、感召力、协同力和亲和力。

创新思政话语体系要正确认识三对辩证关系

守正与创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在守正上的创新,才能坚持方向、源远流长。思政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意识形态是思政话语的核心。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虽然思政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变化,但是思政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发生变化、思政工作遵循的基本规律没有发生变化、人们对科学思想的需求没有发生变化。创新是在对前人的科研结果进行继承的同时,还要借助人类大脑的理智思维与逻辑推断,来更深层次地发现事情的实质和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介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话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思政话语与时俱进,实现话语思维、话语形式、话语语境等多维创新转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我们需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情况,舍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创新方式方法,为新时代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寻求破难之法、攻坚之策。

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思政话语体系创新应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多样。思政话语内容创新既要遵循科学性,又要突出规范性和逻辑性。话语主体既要从思政学科出发创新思政学术话语体系,提升学术性,同时又要突出思政话语实践特色,构建实践话语体系。思政学术话语体系是为学科建设需要,提升了思政话语引领力;实践话语体系则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源于人们大众,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很好地实现了思政话语从理论到实践的话语转换。在思政话语内容上,需要认真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寻求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政话语内容体系,体现出真理性和价值观;在思政话语形式上,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和运用网络化、通俗化、形象化等多元化传播手段,对一些高深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懂、真信。

主体与主导。在传统的教育视野中,教师是知识权威者,学生是被动接收者,直接造成了“一言堂”,忽略了同学们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大学生是思政教育主体,教师是思政教育主导。现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主体意识、较高的求知欲望和较高的表达能力,他们关心并考虑的问题更加深入,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的参与意识也更加强烈。思政话语体系创新需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使用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话语,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融到生动生活实践中,提升思政话语的现实诠释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创新路径

树立跨界思维,创新高校思政话语理念转型。思政工作的对象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当前现实的个人的生活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共生共存。思政教育要将外界价值理念、认知判断内化为个人思想、价值理念,是文化、环境、实践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高校思政工作如果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不从已经变化了的“现实的个人”出发;高校思政话语如果不关注或解释当前现状,就无法被学生接受和认同,更谈不上内化。跨界思维打破了师生之间壁垒,能紧紧抓住青年的“困惑点、焦虑点和兴奋点”,通过图文消息、微视频、互动H5等多种形式,释疑解惑,使得理论更加有说服力,思政理论话语也更加接地气。

构建“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载体,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每一种教育方式都具有教育作用,我们不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应该让其他课程都守护好一段渠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因此,必须通过整合“多元资源+多元途径+多元措施”的工作模式,从其他学科中发掘出可借鉴的思政教育要素,把育人职能整合进专业课、选修课,并逐渐形成“思政课程”为主,“课程思政”为辅的“共育人”模式,促进“思政课程”的“显育人”与“课程思政”的“隐育人”双向贯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其与校内学生工作形成全方位的互动关系,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气氛。

努力构建网上教育的平台,形成思政网络话语,拓宽思政空间。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突破了对思想和文化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它已经成为年轻的大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交流的一个主要平台。青年们在网络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新思想和新问题。为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住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和主通道,把教室延伸到互联网,构建起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滋养的互联网思政言语平台,构建出“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交互的课程模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时效性。比如,我们可以开通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账号,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面对面”在线互动;也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激励,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所学,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心声,进行合理的思考,从而唱响“网上好声音”,在网络中进行正能量的传播,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影响力“时时在线,从不落线”。

主动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形成思政实践话语,提升思政话语教育性和实践性。话语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表现,而思政教育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思政话语体系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思政话语创新必须结合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具有的隐形的育人作用,能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解释链产生影响,还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学生价值的内化。要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通过实地走访、社会调研、参观革命纪念馆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思考和成长,同时指导同学们运用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青春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教育效能。

(作者单位系广州理工学院Galaxy银河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