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学习平台 2023-02-20 作者:郑茸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容易受到外来极端思想的蛊惑和侵蚀,这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面对世情、国情发生的重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以客体式教育向主体式教育转变,以行政式管理向创新式引领转变,不断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新水平。
实现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事务性工作繁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困于繁杂事务、忙于应付琐事而无暇分析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来看待,理解其愿望、看到其努力,尊重个体差异性,发现不同学生的特征和闪光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向善向上的力量,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其次,要满足学生需求。围绕当前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思政工作者要践行“一线规则”,走近学生、融入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诉求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人生向导、就业指导相结合,将育人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受益者。如通过团体辅导、个体辅导、户外素质拓展、朋辈辅导等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服务工作,融合“课程+辅导+比赛”等做好就业教育服务工作。再次,要注重学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精准、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尊重和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让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天赋秉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中做“最好的自己”。
实现客体式教育向主体式教育转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客体,学生被动式接受教育,致使其主体性发挥不够。这种客体式教育模式不符合育人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客体式教育向主体式教育转变,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两者良性互动。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导作用。思政工作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高校立德树人事业;要重视政治引领,自觉承担使命,有意识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要明辨是非、传播正确观念,有原则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要及时关注、准确引导学生,有技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动作用。工作中应注重阶梯式培养,通过朋辈辅导员、党团骨干、榜样校友等开展朋辈育人工作,用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影响学生。如实施先锋党员行动计划、优秀榜样领航计划、志愿服务育才计划等,通过手拉手结对、经验分享会等,发挥学生主动主体作用,让优秀和典型成为学生成长的航标,培养学生服务他人、互助成长的本领。
实现行政式管理向创新式引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传统的行政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在Galaxy银河国际和相关的行政职能部门,容易造成课堂思政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脱离,教书与育人“两张皮”,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课堂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多渠道多维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从行政式管理向创新式引领转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首先,注重协同育人效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创新融合专任教师、校内优秀教师和专家、优秀朋辈、校友力量与企业资源,通过分工合作、沟通协商,让育人参与者各尽其责、各施其能,实现协同育人效应最大化。其次,注重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优化校园景观,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创新开展如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音乐思政课、经典诵读比赛等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着力构建实训平台、打造实践平台、设立实践项目,积极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水平。再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将新媒体的便捷性、时效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相结合,让思想政治工作从平面发展到立体、从静态发展到动态,转换话语方式,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系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本文刊载于《当代广西》杂志202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