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先烈遗志,做新时代中国青年

发布者:Galaxy银河国际发布时间:2020-04-22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04-05 作者:高玉林

清明节是祭奠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重要时节。今年的清明节,正值全国上下齐心战“疫”之时,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网上弘扬英烈精神、传承英烈遗志活动,广大青少年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网祭英烈、云上缅怀,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家国担当和传承基因。

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明习俗。“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上下5000多年的文明赓续,960万平方公里的历史记忆、14亿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需要一场礼敬祖先、传承精神的祭奠、缅怀。但心祭重于身祭,内涵高于形式。当前疫情传播的风险依然存在,民政部和各省区市相继做出暂缓集体共祭、实行限流预约、倡导非现场祭扫等防控安排。连日来,错峰祭扫、简约祭扫、绿色祭扫、文明祭扫、网络祭扫等悄然成风,彰显了传统节日时移世易的现代内涵和创新形式。广大青年要结合实际情况,顺应时代潮流,奉行简约时尚,践行文明新风,上好清明祭扫这一“传统教育公开课”。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先辈烈士保家卫国、死而后已,换来的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平英雄舍己为人、牺牲奉献,换来的是国泰民安、岁月静好。战争时期有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和平时期有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王伟等烈士,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崇高遗愿要铭记在心。在今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等14名烈士不顾个人安危,在抗击疫情中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革命先烈的英雄谱里,从来不缺少青春的面孔。15岁的刘胡兰、20岁的李向群……他们都有崇高的追求,却英年早逝,他们的青春之花绽放得无比绚烂。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4.2万多名援鄂医护人员里有1.2万多名“90后”,相当一部分是“95后”和“00后”。我们看到,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临危不惧、投身一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红色基因、革命精神、顽强意志、担当意识和青春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的,“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行动是铭记遗志、弘扬精神的最强声音。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战士。所谓少年英雄,只不过是一群孩子,继承先辈的遗志、学着前辈的样子,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青年一代是新时代中国不可战胜的未来。广大青年要传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脚踩祖国大地,在战疫斗争一线中砥砺意志品质,在践行初心使命中茁壮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努力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